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
科技成果评价论坛
来源:谭保罗 | 作者:谭保罗 | 发布时间: 2021-08-23 | 7277 次浏览 | 分享到:

谭保罗:成果转化耽搁不起!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问题研究

 

目前,高校与科研院所依然“重论文轻转化”,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尽管科研人员奖酬比例不断提高,但是整体成果转化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可见,成果转化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奖酬比例,而是在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打造专业化的科研管理人员与技术经理人队伍。



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10%,真正实现产业化的还不到5%,而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40%-50%。《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显示,全国各类高校当年专利申请数合计229458件,专利出售合同数为4803件,转让比例仅为2.1%;《2018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表明,50.8%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10%。由此可见,高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局面尚未形成。


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校与科研院所管理考核体系仍以教学科研为指挥棒,缺乏成果转化考核;二是重视研发成果的科研人员,奖酬较高,忽视成果转化的其他主体,没有激励如科研管理人员和技术经理人,影响其作用发挥;三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成熟的技术合作渠道与平台机制,合作效率较低。


目前,高校与科研院所依然“重论文轻转化”,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与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大部分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考核仍以专利授权为标准,使得科研成果大批产生,但真正转化落地却极少,大量成果束之高阁。


尽管科研人员奖酬比例不断提高,但是整体成果转化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可见,成果转化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奖酬比例,而是在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以及打造专业化的科研管理人员与技术经理人队伍。


二、科技成果转化国内外比较


国外高校和科研单位评价科研人员学术地位,不仅会考察其发表文章数量及刊物质量,还会考察其社会贡献、科研成果转化等情况。而在国内,产生的科技成果也仅仅是满足评职称的个人需求,科技成果转化对科研人员的作用微乎其微。此外,国内高校与科研院所对接企业的过程尚处于管理层面,远远未达到运营层面。技术作价入股的审批流程动辄就是半年一年。现实情况是,优秀技术错过了市场窗口期,经济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成果转化耽搁不起。


同时,国际上科技成果转化做得比较好的高校、科研院所除了拥有技术转移办公室(TTO)以外,还拥有一大批非常专业的技术经理人队伍。通过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在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好专业第三方即技术经理人的作用,将是中国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关键。



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新动向


自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以来,《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陆续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环境不断优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也涵盖了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等多个方面。


然而,上述国家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服务群体和环节关注仍然较少。科技成果转化不能只靠科研人员,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科研人员是凤毛麟角。以往的政策主要是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出现了个人奖酬比例超过成果转化收益90%以上的情况,一定程度导致科研人员“话语权”过大,其他主体的作用没能得到发挥。比如,科研管理人员、技术经理人的积极性就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过去高校与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一般给予个人和团队技术入股奖励。可是,该奖励并不涉及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成本,造成其对后期技术能否实现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并不十分关心。科研人员的主要目的还是完成科研项目,自然缺乏对转化的积极性。


201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一批促进创新的23项改革举措,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其中,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的措施包括:允许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订单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攻关。


2019年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其中包括推广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方面4项改革举措。


这些政策明确将激励范围扩大到转制院所、对象扩展到管理人员、股权方式扩充到“现金股”。同时,“现金股”的持股方式,将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收入与成果转化的利益捆绑,充分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而明确技术经理人的作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更具有积极意义。



四、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和成功案例


2018年,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专项开始启动,加速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内部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评估筛选及专利布局、加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成果承接工作,以及与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业务合作。从行政、财务环节进一步激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超过20所在京高校、科研院所成功申报了该项目,分别获得50万-300万元的财政资助。


2019年2月,北京市公开了新一年财政预算,重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此,安排7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推进2019年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及平台建设,支持在京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加强转移转化机构建设。


北京市择优支持一批在京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部门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以及加强技术转移平台、渠道、能力建设工作;开展对已取得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开展评估并筛选出高质量的技术成果,对在研或尚未形成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开展知识产权布局工作;在高校、科研院所周边建立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平台,与各区合作,共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和承接基地;购买专业化服务,开展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和经营、作价入股、股权设计、技术转移、法律、竞争谈判、人才、投融资、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支持平台建设相关的专项调研、信息分析、政策研究,构建优质科技成果资源库,开展成果发布、成果跟踪管理、路演对接、资本对接及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等工作;支持一批北京市企业通过成果转让、许可使用、作价入股等方式,积极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的高水平、“高精尖”产业领域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


此外,北京市长期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仅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本级就已经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15亿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工作。


作者单位:北大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