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正式发布
7月21日,由中心参与联合编撰出版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正式线上首发。

蓝皮书指出,国产工业机器人在金属制品、食品饮料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较为明显,国产控制器在移动机器人控制器技术领域迅速发展,本土伺服品牌具有了更高的产品性价比及优质的定制化服务,伴随着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被逐步攻破,国产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正加速突围。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多为行业专家的带领下,蓝皮书编写组历时两年时间,通过深度调研、科学论证,遵循客观、严谨的原则,力求前瞻性与务实性,最终编撰成书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以期为业内同仁提供最新一手数据和动态趋势参考。
蓝皮书下设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三部分,总报告综述中国机器人产业环境、发展现状及产业链结构,总结现存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分报告分别针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煤矿机器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细分产业进行详细剖析;专题篇围绕资本市场、专业人才、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等五个维度,研判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化创新应用,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近3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应用。但核心零部件空心化、配套服务滞后、系统集成工艺理解不透、人才结构性缺口、低端产能无序扩张等短板仍然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着眼未来,我国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创新,将在技术、营销、应用等多维度持续创新,机器人细分应用领域逐渐增多且深入,部分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产业链专精特新发展、专利申请转向细节性改进等成为重要发展趋势。
蓝皮书指出,2021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6.13万台(套),较上年增长53.98%,其中外资工业机器人销量约15.04万台(套),市场占比为57.56%,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约11.09万台(套),市场占比为42.44%;具体到应用领域,国产工业机器人在金属制品、食品饮料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较为明显,随着新兴市场如鞋服、自行车行业需求日益显现,部分国产厂商开始关注并积极布局。
蓝皮书指出,自2011年以来,国内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专利数量快速增加,年平均申请量约为为2.2万件,年平均增长率接近40%(2011~2020年),最高年增长率超过80%(2016年),2020年的年度申请量最高,申请数量为约为4.7万件。由此可见,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逐渐释放,大量企业和科研院所投入到相关技术的研发中。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2023)》是在对中国机器人产业进行全面跟踪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内容翔实、视角独特,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研究性和前瞻性,可为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大众等全面了解机器人产业发展形势以及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