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aluation
要闻动态
来源: | 作者:中智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2-10-31 | 5432 次浏览 | 分享到:


重磅思想/ 李闽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背景下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要求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和核能行业发展必须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高度,来深入研究和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智库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智库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根本点:

一是必须明确智库的中国属性。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提是“中国式”,必须是中国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由此确定了智库建设必须坚持的发展导向和价值定位:智库建设必须牢牢扎根于中国。一是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智库首先必须是属于中国的智库,而不是属于其它什么国家或被某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掌握的NGO。二是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智库不能戴西方的“有色眼镜”来中国,以西方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中国的现实,以西方的理论来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和中国智库的建设。三是要求中国智库的研究成果和提出的政策建议,必须是为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是必须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世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明,不同国家走出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存在一个统一的模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了“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智库生长于中国大地,根植于中华文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加强智库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扎根于中国土壤,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一切以促进中国发展为引领,努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解决好中国问题建言献策,及时提供有价值、可操作的思路对策。

三是必须坚持现代化。所谓现代化,就是智库建设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国家思谋新发展、为发展探索新路径、为解决难题提出新对策,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 切实将智库建设成为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要求的新型智库。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智库建设必须明确一个根本指导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弄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需要从历史文化的深度进行探讨。

一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为什么只能在中国生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这需要从社会文化方面寻找原因。文化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特定的民族性、社会性、阶级性,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由此形成了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多种不同文化。西方社会以个人为社会基本单元,形成的是以个人为核心、遵崇弱肉强食森林法则的强者文化,这与马克思主义实现全人类共同富裕幸福共产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是根本矛盾的。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西方文化土壤却不适合其生长,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一批国家一度取得成功,但随即消亡的深层次原因所在。中华文化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华人先祖以家庭为群体,来抵御恶劣自然环境和社会动乱的冲击和影响,形成了以姓氏为传承载体的家族文化、宗族文化,鼓励具有亲缘关系的家人、族人抱团发展、积极向上,抵制和战胜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影响的能力不断增强;鼓励社会大众具有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将家人、国人和天下人联在一起,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依然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决定了中华文化这片土壤最适合马克思主义的生长,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并经久不衰的深层次原因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于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二是要弄清楚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成功推进和拓展了“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和实现,对世界发展贡献巨大。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也是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示范,引领世界未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能够实现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永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全人类的利益,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面。以上这些认证都充分表明,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符合全人类的利益的社会发展模式,也是当今世界最好的社会发展形态。

三是要弄清楚在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华文化土壤最适合马克思主义落地和发展,但这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必然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也不能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在中国实现。最根本的原因,是100年前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她代表了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为之而英勇奋斗,特别是她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和行动指南。各类智库只有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共同文化基础深入研究并将之应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才能理直气壮地向全世界昭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的融合,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中国共产党不仅在中国能,而且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历史背景下推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对智库研究提出的新要求

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智库建设必须在“高、新、深、实”四个关键方面狠下功夫。

“高”,就是要定位高远、高瞻远瞩。登高方能望远。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特别是随着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迫切要求中国的各类智库必须坚持站位高、立意高,善于从世界的视野和全国大局的高度,全方位观察、认识和研究问题。

“新”,就是要不断创新、以新制胜。无论是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还是专业类智库,都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特点,以创新求突破并找准创新的突破口,积极做过去没有做过的事,做过去没有来得及做的事,做过去没有做好的事。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强盛之基,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科技类智库在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竞争更加广泛和激烈的新形势下,要推动和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大力推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深”,就是要深邃睿智、深谋远虑。改革开放近40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很多,利益纠葛也很复杂,迫切需要各类智库一起进行深入研究,来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及时提出既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长远发展问题,又能有效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最佳思路、方案和举措。智库只有在“深”字上下气力,才能在争创优势上不断取得明显突破。

“实”,就是要符合实际、切实有效。智库作为思想库提供的是智慧产品,是来源于实践又能有效指导实践并产生巨大物质财富的思路、规划和举措。智库研究必须接“地气”,向政府和社会提出的服务产品必须符合中国和当地的实际,必须能够操作实施和取得成效。

有为才有位,这是智库建设发展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有位更有为,这是智库建设发展应坚持的理念和方向。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求各类智库都要在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能力水平,通过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科学研究方法,不断提高咨询研究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创造高质量的思想产品,不断提升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来显著提升自身的政府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市场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